电影五行秘术什么时候上映 https://www.touzitop.com/ysxm/10581.html 蒋百里的父亲蒋学烺因出生时缺左臂,被家人很嫌弃地送去了寺庙,成了一名小和尚。 蒋学烺爹不疼妈不爱,但他的儿子蒋百里,后来却成了蒋氏族人的骄傲。 蒋百里是梁启超的学生,钱学森的岳父,金庸的姑父,徐志摩的“福叔”,蔡锷、竺可桢等人的好友。 蒋百里身上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点,除了他与众多的名流沾亲带故外,还因为他是一个“奇人”。 他没打过一场仗,却是陆军上将。 他一生都在研究如何打赢日本,但却娶了一个日本妻子。 一 蒋百里的祖父蒋光煦,是清朝著名的藏书家,藏书一度达到10万册。 蒋光煦不仅书藏得多,他拥有的女人,也挺多。 一妻四妾,总共为蒋光煦生下了21个子女,蒋学烺排行第19。 因为生下来就缺一只胳膊,所以蒋学烺打小就受尽了歧视和排挤,尤其是他的几个异母兄弟,可是让小时候的蒋学烺吃尽了苦头。 蒋学烺10岁那年,父亲去世,他在家就更没有立足之地了。 不久后,他就被家人送去了寺庙,被迫成了一名小和尚。 出家之人就算出了族,所以家族中的人就不再认同蒋学烺为同族之人,他也无权过问家族中的事务,更无权继承遗产。 蒋学烺的处境,引起了名医朱杏伯的同情。 朱杏伯和蒋光煦是世交,他见蒋学烺聪明好学,念在和其父往日的交情上,朱杏伯开始教蒋学烺医术,并帮他还了俗,带回了自己家进行照顾。 蒋学烺24岁那年,他同母的哥哥蒋学溥考中了举人,在家族中说话有了分量,便把蒋学烺接回了家,让他认祖归宗。 蒋学溥和朱杏伯后来,还帮蒋学烺物色了一个妻子,名叫杨镇和。 杨镇和与蒋学烺一样,都是命途多舛之人。 二 杨镇和是儒生杨笛周的遗腹女,她从没见过父亲,也无兄弟姐妹。 13岁那年,杨镇和的母亲又因病去世,孤苦无依的她,从此靠着制作和修补竹衫糊口。 闲暇时,身为儒生之女的杨镇和,还不忘读书,唐诗宋词、四大名著等,她都耳熟能详。 27岁那年,杨镇和与30岁的蒋学烺成婚。 婚后第2年,老实本分的两人,生下了聪慧过人的蒋百里,父母为他取乳名福儿,希望他一生幸福快乐。 因家穷请不起老师,从蒋百里4岁开始,杨镇和就开始亲自教蒋百里识字读书。 到六七岁时,蒋百里就能到镇上的茶馆里,非常老练地为喝茶的人,讲述《三国》、《西游记》等名著里的故事。 蒋百里声情并茂、绘声绘色地讲述,常常引来满堂喝彩,他也因此被大家称作“神童”。 浙江海宁的名门望族查家的查芸荪先生,是金庸的表哥徐志摩的塾师(金庸原名查良镛),他也和金庸是本家,金庸还得唤他爷爷,他听说蒋百里是个“神童”,于是有心去考察一下蒋百里。 果然,蒋百里还真没让查芸荪失望,不管他问什么,蒋百里都能对答如流。 查芸荪一高兴,就把次女查品珍许配给了蒋百里,两家人欢欢喜喜地结成了儿女亲家。 这年,蒋百里才仅仅8岁。 但查芸荪没想到的是,他这个曾自以为高明的举动,却让女儿查品珍孤苦了大半辈子。 三 1894年,蒋百里13岁,这年对他来说,是铭心刻骨的一年。 这年,先是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。 不久后,蒋百里的父亲又因病去世。 家国接连遭遇不幸,给了年幼的蒋百里极大的触动,他心里那颗爱国爱家的种子,自此开始蓬勃生长。 父亲的离世,让蒋百里母子的生活,顿时陷入了困顿之中,他甚至一度无钱交学费。 还好,倪勤叔等教书先生,念蒋百里家贫,又欣赏他的聪明好学,便开始无偿教授蒋百里。 1989年,蒋百里终于等到了一个展示他才学的好机会。 他在桐乡县的“观风题”考试中,获得了“超等第一名”,被桐乡县的县令方雨亭大加赏识。 不久后,在方雨亭的介绍下,18岁的蒋百里,入读求是书院(浙江大学前身)。 蒋百里在求是书院的同学,后来有很多都成了各界的中流砥柱,比如医学家历绥之、教育家钱均夫(钱学森之父)。 在求是书院学习两年后,蒋百里在方县令、以及求是书院的创始人林启等人的资助下,怀揣着浓烈的爱国之情,远赴日本,寻求救国之道。 和蒋百里一同前往日本留学的同学里,有一个叫蒋尊簋的学生,他和蒋百里,后来被章太炎称作“浙江二蒋”。 蒋尊簋的父亲认识梁启超,所以蒋百里一行到东京不久,就去拜见了从澳洲刚刚返回日本的梁启超。 初到东京的蒋百里,不懂日语,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,幸而在梁启超的帮助下,他才渐渐明确了自己的道路。 四 蒋百里对大他9岁的梁启超仰慕已久,在日本一见,蒋百里更是被梁启超的才学与远见卓识所折服。 在梁启超的安排下,蒋百里进入了梁启超等人在日本创办的清华学校,开始学习日语。 在清华学校,蒋百里结识了和他同龄的蔡锷,两人后来成了挚友。 后来,蒋百里、蔡锷、蒋尊簋三人,在经历过重重选拔之后,又一同进入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。 蒋百里在该校读书期间,后来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土肥圆贤二、东条英机、阿南惟几等人,当时都因学习成绩优异,在学校里小有名气。 1905年,23岁的蒋百里,以步兵科第一名的成绩,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。 一年后,蒋百里又被公派到德国学习军事。 1910年,28岁的蒋百里学成归国,被也曾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过的爱新觉罗•良弼,任命为京都禁卫军管带(二品)。 1912年,刚到而立之年的蒋百里,又官拜少将,出任保定陆军士官学校校长。 此校办学仅11年,却培养了一万一千多名各种军事人才,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1500多名,蒋介石、白崇禧、叶挺、傅作义等人,都有过在此校学习的经历。 黄埔军校早期的教官,有八成都来自于保定军校。 蒋百里就任保定军校校长时,曾对全体师生说: “我此次奉命来本校,一定要使本校成为最完整之军校,使在学诸君为最优秀之军官。将来治军,能训练出最精锐良好之军队。我必当献身于这一任务,实践斯言!万一不效,当自戕以谢天下!” “自戕以谢天下”,当蒋百里郑重地说出这句话时,大家谁都没有放在心上,不料,半年之后,蒋百里真的用一把手枪,对准了自己的胸膛。 五 蒋百里就任保定军校后,就大刀阔斧地开启了改革,他把学校完全当成了自己的家,和师生同吃同住,为的就是把保定军校建成一所一流军校。 但是,北洋政府里一些以段祺瑞为代表的旧军人,却并不认同蒋百里对军校生的新式培训方法,处处难为蒋百里,到最后甚至一分钱经费都不给保定军校了。 可是,没有经费,学校根本没法改革和发展,在多次进京催要经费失败后,蒋百里彻底失望了。 他满腔的报国热血,无处挥洒。满脑子先进的军事理论和教育理念,无处施展。于是,他想到了死。 1913年6月17日晚,蒋百里给蔡锷写了一晚上的信,诉说他的苦恼和不得志。最后,他又给母亲写了一封遗书。 第二天早上5点整,蒋百里召集了保定军校全体师生,站在石阶上对大家说道: “我初到本校时,曾经教导过你们,我要你们做的事,你们必须办到。你们希望我做的事,我也必须办到。你们办不到,我要责罚你们。我办不到,我也要责罚我自己。现在看来,你们一切都还好,没有对不起我的事。我自己却不能尽校长的职责,是我对不起你们……记住,你们要鼓起勇气,担当中国未来的大任!” 说完,蒋百里冲进办公室,掏出手枪,对准了自己的胸膛,可就在他准备扣响扳机的那一刻,在他身边的勤务兵发现了端倪,上前夺枪,子弹打偏,没有伤到蒋百里心脏,只是擦伤了肺的表面。 蒋百里这一枪,不仅揭开了北洋军界的黑幕,竟还阴差阳错打出了一段姻缘。 六 蒋百里受伤住院期间,对他进行护理的护士中,有一名谈吐不凡、贤淑能干的日本护士,名叫佐藤屋子。 她见蒋百里并未完全打消再次自杀的念头,就对他格外注意。 结果,她每天精心地照顾着蒋百里,时日久了,蒋百里不仅不再想自杀了,还对她动了心。 但是,佐藤屋子对蒋百里并无感觉,她甚至为了摆脱蒋百里,以母亲重病为借口,向公使提出了辞职,回到了日本。 不过,蒋百里从来就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,佐藤屋子回国后,他设法打听到了她家的地址,开始疯狂给她写情书。 蒋百里读过很多书,有深厚的文学积淀,写出来的情话浪漫又动人,佐藤屋子连看几封情书后,就彻底被蒋百里征服了。 1914年冬天,24岁的佐藤屋子,和32岁的蒋百里共结连理。 由于蒋百里素爱梅花,便为妻子取中文名:左梅。 后来,蒋百里还在老家购地数亩,种植梅树数百棵,建造了一个梅园,他打算晚年携妻归隐故里,在梅园里尽享天伦之乐。 可惜梅园后来被日本侵略军用做了马厩,梅树也被尽数砍伐,而蒋百里也因全身心投入与全民族抗日战争中,最终劳累过度、积劳成疾,于1938年11月4日突发心脏病离世,年仅56岁。 一年后,蒋百里的发妻查品珍,悄然离世。 蒋百里当初出国留学后,他的母亲曾委婉地建议查家解除婚约,但查品珍表示,会一直等蒋百里,决不另嫁他人。 后来,蒋百里回国后,被迫和查品珍成了亲,他此后一直在各地奔波,而查品珍则一直侍奉在婆婆身侧,一生无爱无性也无子。 蒋百里如此对待查品珍,曾受到一些人的批评。 不过,金庸在接受采访时,则为姑父蒋百里辩护说: “都是父亲攀交情、母亲讨媳妇,而不是丈夫讨妻子,所以这是不足于为百里病的。” 七 蒋百里离世4个多月后,国民政府因蒋百里“精研兵法,着述宏富”、“入参戎幕,多所擘划和匡扶”,追赠其为陆军上将。 蒋百里虽然从未带兵打过仗,但这个陆军上将,他却是实至名归、当之无愧。 蒋百里一直胸怀着重建国防、抵御外敌、振兴中华的大志,他也一直在为此不懈努力。 他不仅在西安事变和平演变中起过重要作用,还为对日作战立下了汗马功劳。 1937年,蒋百里将多年的著作和讲稿,精选修订,命名为《国防论》出版。 此书一面世,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,它后来甚至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中国军队的战略指挥依据,是中国抗战国防战略的重要基础。 浙江大学历史文库中有文章评蒋百里:“他是把西方先进军事理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,他创立的国防经济学成为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上的重要篇章。” 蒋百里,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军人,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。 1920年,蒋百里将欧洲考察的成果写成了一本名叫《欧洲文艺复兴史》的书,请梁启超为此书作序,结果梁启超看完此书后很激动,竟慷慨激昂地写了一篇5万字的序言。 梁启超觉得序言太长不合适,于是又重写了一篇短序言,把那篇长序言取名《清代学术概括》,单独出版,并反过来请蒋百里为此书作了序。 同年9月,蒋百里开始主办《改造》杂志,此杂志曾一度风靡全国,只有陈独秀主编的《新青年》可以超越。 蒋百里一生,为国为民,鞠躬尽瘁,只可惜英年早逝,未能看到抗日战争的胜利。 蒋百里离世后,夫人蒋左梅辛苦拉扯着女儿们,她从不教她们日语,自己也不说日语。 她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恶行很愤怒,她常说:“佐藤屋子这个日本女人已经死了,我是一个中国女人,叫蒋左梅。” 蒋百里与夫人共育有五个女儿,五女皆才貌双全,其中嫁给钱学森的,就是他们的三女儿蒋英。 1947年,蒋左梅在蒋百里生前好友的帮助下,将他的墓从广西迁往老家杭州。 起棺后,蒋百里的好友竺可桢扶棺痛哭:“百里,百里,有所待乎?我今告你,我国战胜矣!” 一时间,惹得众人泣不成声。 1978年,蒋佐梅在北京病逝,她的骨灰盒,后由蒋英护送到杭州,与蒋百里一起合葬在南山公墓。 她的墓碑上,篆刻着他为她取的名字“蒋左梅”。 这个名字,不仅是两人爱的结晶,更是正义必会战胜侵略的证明。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