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|澄子 刘墉曾说, “许多爸爸在孩子的图画里,没有手。” 因为爸爸们工作太忙, 很少有时间能陪在孩子身边, 在孩子的记忆里, 爸爸像是一团影子,总是抓不住。 你(你的配偶)是一位合格的父亲吗? 下面是人民日报给爸爸们的9条建议, 一起看看吧。 01想要孩子聪明,爸爸这样陪玩 心理学家约翰蒙尼,为了研究“玩耍”的意义, 曾用猴子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。 他把几只小猴子单独隔离开, 不让它们跟同伴有玩耍的机会。 结果这些被剥夺了玩耍的猴子, 成年后比其他猴子更加孤僻木讷, 有些还表现得敏感、易怒。 这个游戏让教育家意识到, 玩耍对于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。 儿童的学习,大部分是在玩耍中进行的。 游戏不仅可以拓展孩子认知,还能提升心智。 相对于妈妈保守的游戏而言, 爸爸带孩子冒险,探索广阔的世界, 更能提升孩子的运动力、合作精神、抗挫力, 还能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成长得更聪明! 02想要孩子爱学习,父亲先要学习 央视纪录片《镜子》里有一句话: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,父母就是作画的人。 白纸最终变成什么,关键在于父母。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视频, 爸爸下班回到家,催促5岁儿子去读书。 儿子突然情绪爆发,哭着质问父亲: “天天让我学习,你自己学习了吗? 你天天早睡晚起,拿着手机玩游戏, 连乘法口诀表都不会, 还让我读这么难的东西!” 是啊, 一味要求孩子学习,自己从不捧起书本, 这样的教育何来说服力? 《中国家庭教育现状》显示: 父亲的角色,对孩子的学习、性格、情感、品质、体质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影响。 爸爸暴露给孩子的样子,就是孩子未来的模样。 03孩子叛逆期,爸爸要区别对待 孩子进入逆反期, 会不自觉地与大人唱反调。 父亲需要更有耐心地从中周旋和解释, 告诉孩子应该怎么解决问题。 孩子的3次逆反期,爸爸也要区别应对: 2岁左右,宝宝叛逆期 爸爸需要多一些理解和耐心,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, 同时守住自己的边界,不要无底线妥协。 7岁左右,儿童叛逆期 爸爸需要谨慎评价这个时期的孩子, 信任他们,同时客观的看待孩子顶嘴问题。 12岁以后,青春叛逆期 这个时期爸爸一定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,减少对孩子的控制,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。 对于孩子来说,父亲是强大的象征, 在关键节点给予指引,是给他们最得体的爱。 04孩子犯错,爸爸要做这4件事 在家庭中,如果和孩子沟通不好, 不仅解决不了问题,还会影响亲子关系。 当你的孩子做错事, 爸爸们可以通过“非暴力沟通”4步法, 既不伤害情感,又解决问题: 1、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场景或事件 “我看到你把食物扔进了垃圾桶。” 2、说出自己看到场景或事件后的感受 “这让我很难过。” 3、说出自己的需要和希望 “我希望你把不喜欢食物直接告诉我们,这样我们也好改进厨艺。” 4、说出自己具体的请求 “下次不爱吃直接跟大人沟通好吗?” 05爸爸的权威,要靠小事去积累 鲁迅先生认为,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三个方面是: “给我理解”、“视我平等”、“让我自立”。 鲁迅有次在家请客吃饭, 其中一道特制鱼圆得到了客人一致好评。 唯独儿子海婴吃了一个说酸,又吃了一个说不新鲜, 引来妈妈一顿斥责。 鲁迅没有责骂孩子, 他夹起海婴剩下的半个鱼圆尝了一口, 发现儿子的鱼圆确实是不新鲜的。 这样一件看似寻常的小事, 不仅维护了孩子的诚实,更给了他探索未知的勇气。 在一个家庭中, 父亲的权威不是与生俱来, 而是靠着一件件事情积累起来的。 唯有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, 平等尊重地对待孩子,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尊重。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有没有做到尊重, 就先从做错事对孩子说“对不起”开始吧。 06要让孩子有力量,爸爸先要有担当 最近一则网瘾爸爸变健身达人的视频, 打动了无数人。 这位爸爸告诉记者: “我是一位重度游戏爱好者, 每天可以玩到深夜一两点, 但孩子快要上小学了,我不能影响儿子。”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曾说: 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,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。 从父亲的身上,孩子观察到什么是男人, 什么是丈夫,什么是父亲,同时会思考什么是独立和勇敢。 父亲是孩子心中最初的榜样, 爸爸的坚韧、顽强、责任感, 都是给孩子最好的教科书。 教育孩子的王道,就是执着地栽培自己。 07要让孩子感恩,爸爸先做到这3点 知名媒体人金惟纯先生曾说: “现在有太多人活颠倒了。 父母把太多心力和资源放在孩子身上, 孩子只接受不付出,生命状态失衡, 变得叛逆、不满足,完全不知道感恩。” 被溺爱的孩子,家庭地位越来越高,父母却越来越卑微。 但最好的教育,不是让孩子成为高贵的天才,而是有一颗感恩的心。 培养一个感恩的孩子,爸爸首先要做到: 1、坚持原则,不要对孩子言听计从 2、言而有信,让孩子可以信赖 3、以身作则,从心底尊重长辈 教孩子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事物, 看到别人的价值,才能提升孩子感知幸福的能力,拥有更广阔的人生。 08爸爸最好陪孩子做这7件事 《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》中写道: “没有得到爸爸很好陪伴的孩子, 直接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和行为认知能力; 这些孩子成年后, 普遍会遭受到缺乏自信、焦虑、孤独等心理问题的困扰。” 世卫组织研究也发现: 平均每天与父亲共处2小时以上的孩子,智商和情商更高。 父爱不缺席, 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 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, 从以下7件小事做起吧! 09爸爸绝不能对孩子说这7句话 心理学上有一个“内化现象”: 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, 相信父母对自己的负面评价, 并将这些评价转化成对自己的消极暗示, 活在自我羞辱的阴影里。 教育专家李玫瑾也曾针对1000名孩子做过调查,结果显示: 在家里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, 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。 25.7%的孩子“自卑”、“抑郁”, 22.1%的孩子冷酷,56.5%的孩子经常暴躁。 放下身段,好好说话, 是每个爸爸的必修课。 你的话, 真的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走向! 心理学研究表明: 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男孩表现出多愁善感、性格懦弱、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、自卑等特点。 对于女孩来讲,爸爸甚至影响了情感发展。 当爸爸嗜酒如命, 女儿会觉得不爱喝酒就是好男人; 当爸爸有家庭暴力, 女儿会觉得不打自己就是好男人; 当爸爸不爱回家, 女儿会觉得愿意陪自己的就是好男人…… 反之,爸爸在女儿心中越优秀, 女儿日后遇到渣男的概率越低。 一个人和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 爸爸对孩子的影响或许将持续一生。 谨以此篇,与各位爸爸共勉! ——End—— 作者:澄子。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 miumiu包 https://www.sumipvc.com/product/miumiu/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