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卿好电视剧高清在线观看 https://www.kanpian.cc 编者按: 一段时间以来,财政部人事教育司建立了基层锻炼选调生工作机制,一批年轻干部扎根基层,感受民生,锻炼本领,并且在实践中边工作边思考,撰写了沾满泥土气息、有建设性的基层调研报告。自本期起,我们开设“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?一线调研”栏目,选取部分基层锻炼选调生的特色来稿予以刊发,敬请关注。 特约通讯员朱晓文 长期以来,山西不少地方兴于煤、困于煤,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。过去众多依靠采煤增收致富的村庄随着煤炭资源日渐枯竭,逐步陷入发展困境。 小西沟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上的废旧矿区,近年来,依靠生态修复和文旅融合迎来山乡巨变,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,通过打造乡村文旅康养综合体,在转型发展上出一条新路,为资源型乡村摆脱现实困境、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先进经验。 如今的小西沟村已成为集文化旅游、休闲度假、健康养生为一体的乡村文旅康养综合体。2021年9月,小西沟村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走进乡村看小康》直播特别节目。这里既有传统古戏台、票号、镖局,又有现代艺术馆、中医馆、国学讲坛;游客不仅可以品美食、看美景,还可以听晋剧、赏非遗。 “黑”变“绿”,“煤”转“旅” 小西沟村地处太原、晋中交界,平均海拔1050米。过去,这里水系丰沛、植被茂盛、煤炭资源丰富,村民以开矿挖煤为生。但随着煤炭资源过度开采,山体植被遭到严重破坏,水土流失、路面塌陷、住房歪斜、墙体开裂。2003年,村集体煤矿改制,小西沟全村235户560人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易地搬迁,占地4.7平方公里的旧村闲置,绝大多数资源近乎“沉睡”。 伴随着山西煤炭资源整合,乌金山上的小煤窑纷纷关闭。地方通过招商引资,借助社会资本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程。十多年来,乌金山的荒坡大多披上了绿装,唯有小西沟村由于砂岩地质,山体结构松散,无法存留水土,先后请来六七家绿化公司都无计可施。 2016年1月,山西东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增军看中了这块宝地,他认为小西沟村适合建成文旅康养综合体,很快带领团队进驻。 项目2017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,总投资28亿元,分商业配套区、康养区、酒店公寓区、教育培训区四期建设。项目一期投资2.87亿元,以文旅康养小镇建设为主,占地45亩,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,2021年7月正式开园营业。一期融入地方民俗、非遗展示、特色餐饮、个性客栈、中医康养、双创基地等多种业态,游客单日最高接待量超过2万人次。 针对小西沟村砂岩地表环境,吕增军团队联合太原理工大学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院,持续开展废弃尾矿、煤矿渣山、破损山体、高陡边坡等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技术科研攻关,获得30余项专利,形成了系列技术体系。 对于损毁山体和坡面,技术人员用电钻在山石上打眼,将根系发达的灌木荆条装入用玉米秸秆发酵压制的花盆里,再一同装入石眼培养。这样可以保持水分,提高恶劣环境下树木的成活率。待树木的根扎稳后,秸秆花盆会自然降解为养分。由此解决了陡坡尾矿的绿化难题,使树木成活率高达97%。 项目团队还因地制宜,采用植草带、筑槽、围堰、回填、凿窝等多种层级复绿技术,以及乔木、灌木、花草相结合的修复技术,硬是在石头山上开山打井,栽活了5万株树木,实施了24万平方米的荒山绿化工程。 旧时的废弃矿场,经过生态修复变得郁郁葱葱,昔日山石裸露、灾害频发、植被受损、生态恶劣的原貌被彻底改变。 小西沟文旅康养小镇总经理马铮介绍,小西沟村的负离子含量和一年蓝天时长,都远远高于市区。环境美了,人气也旺了,外出务工的村民被吸引回来,或在工地干活,或在景区工作,有的还当起了老板。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村民致富的靠山,环境优势变为铸造金山银山的现实生产力。 文旅融合助力资源盘活 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,小西沟村工商资本进驻、盘活闲置资源的做法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与扶持。 针对小西沟文旅康养小镇项目,榆次区政府多次召开区长办公会协调推进有关事宜。2018―2021年,除征地拆迁成本及一次性奖励返还外,政府支持小西沟项目建设的资金合计1097.98万元。其中,基础设施补短板投资730万元,路域环境整治、节点绿化、旅游厕所建设、创A级景区项目奖励等合计367.98万元。 生态修复之后,吕增军团队又以承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为重点,围绕山水田园文化,打造文旅康养小镇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。 目前,已完工的项目一期包括文化旅游、中医康养、双创基地等多种业态,多家单位包括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数字传播实践基地、太原理工大学生态环境修复实验基地、山西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等在小镇挂牌。 在民俗商业区的中央大戏台,可以欣赏非遗剧种秦腔;在戏台转角处的安时光艺术城堡,可以感受“安和之间、时光可悦”的岁月静好;在观云国医馆,可以感受中医正骨带来的独特体验;在非遗文化区,可以观摩东阳木雕、葫芦烫画、手工布料的制作过程。漏鱼儿、擦尖儿、徐沟灌肠、莜面栲栳栳等山西特色美食颇受游客欢迎。 村民参与铺就集体致富之路 小西沟村实施“一拖N”策略,鼓励当地村民参与项目建设,共享项目红利。同时,整合项目周边300余亩土地发展都市农业,扩大项目辐射带动作用。为发展夜市经济,小西沟村开办了“理想生活、星空集市”,每到周末,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体验。 今天,小西沟村每家每户都能从文旅小镇的建设中获益。小镇建设初期,他们为工地运送沙子、水泥等材料,增加了收入;小镇一期运营后,他们投资店铺,做起买卖,有了固定收入。陈永生以前跑运输,现在一边搞工程,为文旅小镇供应建材和器具;一边在小镇开起饭店,销售红面擦尖儿,宣传山西美食。付雪峰原先开山采石、挖煤采矿,小镇建成后第一批回村创业,经营一家糖葫芦店,周末及节假日日均收入达到2000元。杨金艳原先外出务工,现在在“星空集市”练摊,不仅省去了奔波之苦,收入还相当不错。安志芳和丈夫特意到吕梁兴县学习了面食“啦叨叨”的制作工艺,在小镇开起了小吃店,月收入突破2万元。 说起小西沟村的巨大变化,村民也对此发自肺腑地赞许:“我们小时候在这里一起长大,挖煤采矿使这里变成废墟;现在,发展乡村旅游让这里重获新生,我们也都有了就业创业、致富增收的机会,心里十分欢喜。” (作者系财政部派驻基层锻炼干部) (文章来源:中国财经报) 文章来源:中国财经报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