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癜风是怎么引起的 在过去的半个月时间里,中国与阿根廷关系持续升温,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。中阿加强合作有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,而且除英国外还直戳美国。从政治层面看,中方坚定支持阿方为收回马尔维纳斯群岛所做的努力,支持阿方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主权的主张,不仅打击了英国嚣张的气焰,还有力支持了国际社会“去殖民化”运动; 从经济层面看,阿根廷加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中阿贸易使用本国货币而非美元结算,有助于阿根廷摆脱美国“债务陷阱”实现经济独立,同时打击美国霸权。二战结束之后,阿根廷经济快速崛起,一度成为南美洲比较富裕的国家,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阿根廷经济“变天”。 在美国的鼓动下,1989年上台执政的洛斯-梅内姆实行所谓的新自由主义,其反对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,并对国有企业实施了私有化改革。其实发展市场经济并没有错误,但是梅内姆的经济政策完全忽视了阿根廷的国情。 于是在梅内姆执政的10年时间里,经过一系列经济改革,阿根廷经济不但没有进入更高、更快的发展阶段,反而陷入了低迷。在国企私有化的过程中,大量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落入外国资本手中,而外汇自由兑换的政策又使得阿根廷本国货币比索的汇率大幅暴跌,金融体系几乎被摧毁。 趁此机会,大量外国资本涌入阿根廷,并迅速掌握了当地的经济命脉。为了彻底控制阿根廷,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援助,然而阿根廷并未因此走出困境,反而对美元的依赖越来越强,在美国制造的“债务陷进”中越陷越深。 2019年10月,中左翼反对党候选人费尔南德斯击败马克里,当选阿根廷新一届总统。在费尔南德斯看来,金融资本市场过度开放且不进行有效管理,非但不会促进经济发展,反而会加剧阿根廷经济风险,所以在他上台之后,推出了一套限制外国资本野蛮扩张的法规。 另外,费尔南德斯还主张阿根廷经济多元化,不能依赖单一产业,也不能太过依赖美国。在业内人士看来,阿根廷与中国加强合作,为其摆脱美国控制,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。数据显示,去年中阿双边贸易达到了197亿美元。 阿根廷出口给中国的商品以大豆和牛肉为主,不管是从贸易总额看,而是商品结构看,中阿两国贸易还有非常大的拓展空间。除扩大贸易规模之外,中阿两国还将在交易中使用本国货币结算,达到最大程度“去美元”的目的,这又朝美元“开了一枪”。 中阿关系升温,似乎动了美国的“奶酪”。据观察者网援引阿根廷媒体的消息最新报道,美国共和党籍议员马特-盖茨在美国众议院发表演讲时给拜登敲警钟,称中国与阿根廷的合作未来将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,但是美国总统拜登却未看见其中的意义,白宫一味沉迷于俄乌局势,却忽视了中国的动作,中国势力已经“渗透”到了美洲。 盖茨声称,目前拜登当局、美国媒体以及民众均在关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威胁,然而没有意识到美国家门口的“威胁”,阿根廷是美洲地区一个关键的国家和经济体,其与中国走得越来越近,对美国来说,这可不是什么好事。 盖茨宣称,中国与阿根廷之间的合作,是对“门罗主义”的挑战。所谓的“门罗主义”,是美国前总统门罗于1823年提出的一项外交主张。当时美国建国还不到50年,而南美洲正在进行民族解放以及国家独立的运动,为了扩大美国在美洲地区的影响力,时任美国总统门罗向欧洲列强提出了一系列要求,即美洲是美洲人的地盘,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。 从表面看,美国似乎是在为美洲国家发声并主持正义,但实质却是趁机发展美式殖民主义。在欧洲列强被赶出美洲之后,美国成为美洲地区的霸主。自此之后,美国一直视拉丁美洲为其后院,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势力进入拉丁美洲。 随着拉丁美洲国家和人民的觉醒,他们逐渐认识到所谓的“门罗主义”,并不是美国对他们的保护,而是一种变相的殖民主义。在拉美国家的集体反对之下,“门罗主义”逐渐销声匿迹。 2013年11月,时任美国国务卿克里宣布,“门罗主义”正式结束,未来美国将本着平等的原则发展与拉美国家的外交关系。但是从盖茨的言论看,“门罗主义”余孽犹在,霸权主义深深印刻在美国政客的脑子里。 ![]() |